劉靜君
國家實驗研究院為推動資通訊與生醫科技研發創新及跨領域應用研究,7月24日在世貿南港展覽館「2015台灣生技月生物科技大展」中,以三合一方式,結合國研院最新生醫科技能量主題展館、國研醫材創價聯盟技術發表會,並攜手交大Bio ICT聯盟共同主辦「生技x資通訊Bio ICT論壇」,期望藉由產學研專家意見,共同提升台灣Bio ICT國際競爭力。
Bio ICT 打造台灣產業新力量
面對全球生醫市場總產值超過1兆美元的經濟趨勢,國研院觀察到生技產業價值鏈冗長且複雜的現象,了解唯有匯聚整合跨界能量,從價值鏈裡找到各自發展的利基,才能帶動台灣生技產業飛躍前進。
其中,生物醫學(Bio)與資通訊科技(ICT)的結合,被喻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在24日上午舉行的「生技x資通訊Bio ICT論壇」中,交通大學Bio ICT聯盟溫瓌岸副研發長、互貴興業公司宣明智董事長,及海昌生化科技公司林穎志經理分別以「從ICT跨入Bio ICT」、「積極迎接全球生技產業的大爆發」及「去細胞化動物器官在生技產業的前景」為題,探討台灣Bio ICT的發展契機,期藉此帶動生技各領域發展,創造兆元產業商機。
國研院羅清華院長致詞時指出,科技產業轉型的浪潮席捲而來,其中生技、醫療、健康照護產業逐漸成為台灣發展的重點。在全球生醫產值上漲、產業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台灣如何掌握自己的優勢,讓國內生醫產業發展更快、更精緻、產生更高的價值,是重要關鍵。Bio ICT的誕生有機會成為台灣下一顆金鑽,國研院將持續與產學研攜手,讓台灣的生醫產業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交通大學溫瓌岸副研發長表示,近年來各產業皆面臨紅色供應鏈風暴的衝擊,轉彎才能為台灣創造下一個機會,其中跨領域及產學合作正是重點。台灣擁有優秀的電機、醫學領域人才,是發展Bio ICT跨界產業的重要資產。透過跨領域菁英的對話與連結,可使資通訊技術能更貼近生物醫學的實際需求,為Bio與ICT跨領域建立橋樑,分享未來更大的產業版圖。
互貴興業宣明智董事長指出,人類壽命延長,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在所有需求不斷增加下,最重要的是食物及醫療。生技產業範圍廣泛,包括:醫療技術、新藥、醫療器材、農業生技、健康照護相關產業等,每一項都需要不斷創新;而在這些項目中,又以細胞療法、醫療器材、農業生技及製藥產業,台灣最有機會領先全球。相信以台灣充滿活力的民間企業、雄厚的知識能量,及產學研共同攜手合作下,定能成就如同ICT產業般的榮景,為台灣掀起下一波產業新奇蹟。
海昌生化林穎志經理表示,海昌生化專注在高風險醫療器材的開發,去細胞化的技術主要透過維持適合細胞生長的三維空間,讓細胞可以在此支架中生長成所需的型態。去細胞化動物器官首先將應用在非主要功能性器官的取代,個人化醫療更是未來發展的主力,期待能創造更高的產業價值。
醫材聯盟為題 展現最新研發成果
國研院去年創立「國研醫材創價聯盟」以來,深獲各界肯定。24日下午由聯盟的四大窗口:國研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的醫療電子、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的高分子醫材、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金屬醫材,及國研院實驗動物中心的臨床前動物手術平台建置與應用,分別介紹新創團隊在產品上市前的全程輔導服務現況。新創公司博信生物科技公司王中信總經理以超音波顯影劑產品為例,分享接受國研院儀科中心專案輔導的經驗。
王中信總經理表示,生技產業少量多樣化的特性,更需要跨界結盟與專業分工,包括:專利、法規、試製及臨床前動物試驗等,對一家新創公司而言,是非常困難的挑戰。在這一波生技產業新動能的形成過程,透過國研醫材創價聯盟的輔導,才能化不可能為可能,讓新創團隊有機會建立屬於自身的技術平台,朝產品上市邁進。
國研院持續邁進 勇拓醫材大未來
國研院在「2015台灣生技月生物科技大展」中的主題展館,以「國研醫材創價聯盟」為主要展示內容,說明如何跨越醫材創業的死亡之谷,例如:創意能量累積、產品規格制定、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與產品上市等醫材開發關鍵階段所需能量。透過研究人員的現場解說,與會者可以了解聯盟如何透過跨部會的技術平台整合,幫助新創公司受惠,亦可現場申請聯盟服務,或加入聯盟成為共同推動台灣醫材新創產業發展的一員。
鏈結產學研各界能量,讓創新研究走出實驗室,落實在生活中,是國研院努力的方向。為了讓台灣生技金鑽Bio ICT持續發光發熱,國研院肩負承上啟下的角色,結合人才與創意,讓我國生醫產業能整合工業界與醫學界的能量,跨越產業界與學研界的鴻溝,共同打造台灣生技產業的世界舞台。